姬虹

第二,對於少數族裔的固執偏見和不信任依舊存在。盡管美國產生瞭一個黑色皮膚的總統,但美國社會圍繞奧巴馬的種族問題的爭論卻始終未曾停歇,暴露瞭某些人隱藏於內心的深深偏見。2011年,當奧巴馬尋求連任時,隻有四成民眾認為奧巴馬出生於美國,有資格擔任總統。2011年4月27日,白宮不得不公佈瞭奧巴馬的詳細出生証明,其中還有奧巴馬母親和接生醫生的簽字。奧巴馬當天在白宮召開記者會,以澄清疑慮。《紐約時報》發表評論認為,奧巴馬在即將完成第一個任期時,仍要公佈自己的出生資料以証明參選的合法性,這是美國政治生活的悲哀,說到底還是種族問題在作祟。

法律上強調平等生活中膚色弄人

政府作為不夠讓少數族裔失望

與歷史上赤裸裸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相比,美國現代社會的種族問題的表現形式更加隱諱。其突出表現有以下四個方面:

作為第一位非裔總統,奧巴馬曾被少數族裔寄予厚望。然而,奧巴馬始終對種族問題持回避和淡化的態度。這當然與他非裔身份有關,也與種族問題的敏感性相關。目前,奧巴馬任期已過一台中產後護理中心個半程,但在種族問題上沒有太大作為。盡管他也曾把被槍殺的馬丁比做幾十年前的自己,對馬丁之死表示極大同情,但他在種族問題上極為審慎,對於白人警察槍殺非裔的事件表現出的冷靜和理智多於情感。對此,非裔美國人表示很失望。有統計顯示,與奧巴馬上任的第一年2009年相比,非裔對種族關系持樂觀態度的比例在2014年下降瞭12個百分點。

▲1998年6月7日,非裔美國人詹姆斯·伯德在得克薩斯被3名白人開車拖死。這3名白人是極端種族主義組織“美國騎士聯盟”的環球產後護理之家成員,因仇視非裔而集體作案。案件引發美國社會震驚﹔

今年是美國《民權法案》簽署50周年。4月10日,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約翰遜總統圖書館舉行的紀念活動中發表講話,盛贊該法案為千百萬美國人開啟瞭機會大門,並動情地說,該法案使他能夠作為第一位非裔美國總統站在這裡。

第三,美國提倡的“公平公正、機會均等”等原則,在少數族裔人群中仍有明顯差距。2013年8月,在馬丁·路德·金《我有一個夢想》演講發表50周年前夕,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《馬丁·路德·金未完成的夢想:種族差異依然存在》中提到,45%的美國人認為,在實現種族平等方面,美國在這50年間已經取得瞭實質性的進步﹔與此同時,49%的人認為,在收入、傢庭資產等方面,非裔與白人之間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,反而越拉越大。

其次,少數族裔與大量湧入的移民以及隨之衍生的問題攪在一起,產生瞭新的種族問題。1965年移民法改革後,大量拉美裔和亞裔移民進入美國,目前美國外來人口已經超過4000萬,佔總人口的近13%。按照目前情況測算,2043年前後,美國白人人口比例將低於50%。著名學者亨廷頓就此提出瞭“我們是誰”的警告。在他看來,文化沖突在所難免。美國將走向進一步的種族融合,還是走向種族分裂,抑或出現種族騷亂?未來難以預測。但可以明確的是,種族問題將從歷史上的黑白之間,擴大到少數族裔與白人,甚至少數族裔之間。

國際視野:美國種族歧視痼疾難除

中國共產黨新聞 黨報早讀 熱點·視點·觀點

(張慧中整理)

隱性歧視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

理想和現實之間存在巨大差異

國際視野:美國種族歧視痼疾難除

▲1996年10月24日,佛羅裡達一名白人警察殺死瞭一名非裔駕駛員,導致15人在沖突中受傷﹔

▲2014年8月9日,非裔少年邁克爾·佈朗遭白人警察威爾遜槍殺,導致民眾集會抗議。最終該警察被判謀殺罪名不成立,引發美國多個城市舉行示威遊行﹔

2014年11月28日08:56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

50年來美國種族問題大事記

鏈接

▲1999年2月4日,來自幾內亞的移民迪亞羅被4名白人警察連射41槍致死,引發少數族裔抗議。最終4名警察被判無罪,進一步引發數日抗議示威﹔

最後,從總體來講,美國政府對改善少數族裔境遇並沒有作出足夠的努力,間接造成瞭種族關系緊張。2005年8月,卡特裡娜颶風襲擊瞭美國南部墨西哥灣沿岸,造成巨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,非裔美國人首當其沖。災後,非裔紛紛指責小佈什政府援救不及時,對非裔窮人漠不關心,並稱假如颶風發生在白人中產階級生活的社區,政府和總統的反應肯定不一樣。非裔領袖傑西·傑克遜牧師甚至認為,災後非裔美國人的境遇如同當年在販奴船上。

8月9日,在聖路易斯城的郊外小鎮弗格森,非裔美國青年佈朗被警察開槍打死,引發瞭非裔美國人的抗議示威,並演變成暴力騷亂,警察使用催淚瓦斯和閃光彈,並實行瞭宵禁。10月8日,聖路易斯城又一名非裔青年邁爾斯死在白人警察的槍口下,身中17槍。少數族裔特別是非裔頻頻遭警察射殺,很大一個原因是白人警察憑借膚色斷案。從佈朗、邁爾斯到去年6月被協警殺害的17歲非裔青年馬丁,無一不是膚色的犧牲品。為什麼《民權法案》簽署50年後,美國社會的種族痼疾仍難消除?法律平等為何難以換來事實上的平等?這些問題背後,有著復雜的政治、經濟和社會原因。

1903年,著名非裔學者杜波依斯曾表示,20世紀美國的問題是種族界線的問題。歷史証明瞭杜波依斯論斷的正確性,而種族界線的問題也被帶入瞭21世紀。盡管民權運動砸碎瞭少數族裔身上的枷鎖,通過瞭保障少數族裔權益的三大立法,但法律不能解決一切問題,種族歧視遠沒有終結。現實生活中種族問題的復雜性,預示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,強調人生來平等的美國還不會是“色盲”的國傢。

(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社會文化室主任、研究員、博台中月子中心士生導師)

首先,種族問題由來已久,可說是與生俱來。在美國人公認的先驅者,第一批英國清教徒乘坐“五月花”號抵達美國東海岸的前一年,即1619年8月,第一批黑奴已經在北美弗吉尼亞殖民地登陸瞭,黑奴制和種族問題也同時在北美產生瞭。

種族問題之所以在美國社會揮之不去,原因有三:

▲1965年8月11日—17日,警察對非裔司機例行檢查,引發洛杉磯瓦茨區騷亂,34人死亡,逾千人受傷﹔

▲1967年7月12日—17日,兩名白人警察和一名非裔出租車司機發生爭執,導致新澤西騷亂,26人死亡,1500人受傷﹔

▲1968年4月4日—11日,馬丁·路德·金遇刺身亡後,125個城市發生暴亂,時任總統約翰遜派遣精英部隊平息暴亂﹔

▲1980年5月17日—20日,4名白人警察毒打一名非裔司機致死,法院宣判4人無罪釋放,導致邁阿密發生嚴重暴亂,18人死亡,台中產後護理之家推薦400人受傷﹔

▲1992年4月30日—5月1日,4名白人警察暴打一名非裔美國人,雖有錄像証明,但法院仍宣佈警察無罪,導致洛杉磯爆發美國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暴亂事件,59人死亡,2300人受傷﹔

▲1995年6月,美國著名非裔橄欖球運動員辛普森因涉嫌殺妻遭到指控,被稱為“世紀審判”。在辯論過程中,辯方打出“種族牌”,最終辛普森被判無罪﹔

▲1995年10月16日,美國激進派非裔“伊斯蘭國”領導人法拉汗在華盛頓召集百萬非裔大示威,向白人社會爭取利益。同日,時任總統克林頓發表講話,要求白人和非裔一起對種族主義進行“大掃除”﹔

第一,執法者更多考慮膚色,而不是嫌疑人的行為。2009年7月16日,哈佛大學著名非裔教授亨利·蓋茨因沒帶鑰匙準備破自傢門而入,卻被白人警察以“非法闖入”的罪名帶走,拘留在警局,後被釋放。蓋茨是社會名人,尚且如此,一般人的境遇更可想而知。2013年,槍殺非裔少年馬丁的拉美裔社區協警齊默爾曼被判無罪,當庭釋放,在美國社會引起巨大爭議,美國多地爆發示威遊行,甚至釀成暴力沖突。齊默爾曼僅憑馬丁“形跡可疑”就開瞭槍,潛臺詞就是非裔美國人不配住這樣的社區,來瞭就是不幹好事。

11月24日,美國密蘇裡州聖路易斯市白人警察槍殺非裔青年邁克爾·佈朗的罪名被判不成立,再次將美國種族問題呈現在世人眼前。在《民權法案》已簽署50年後的今天,法律上的平等並未帶來事實上的平等,收入差距逐漸拉大導致的不公存在於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

▲2001年4月9日,俄亥俄州城市辛辛那提一名19歲的非裔青年托馬斯被白人警官殺死,導致暴亂事件﹔

▲2013年6月25日,槍殺17歲非裔青年特雷翁·馬丁的白人協警被法院判決無罪釋放,引發近萬民眾抗議﹔

第四,在社會生活中,種族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依然存在。如不同種族通婚方面,盡管越來越多的人認同跨族婚姻,也有約1/3的美國人的親朋好友中存在跨族婚姻,但在2010年美國新婚夫婦的跨族婚姻裡,黑白配最少,隻佔總數的12%﹔非裔跨族婚姻比例隻有17.1%,拉美裔為25.7%,亞裔為27.7%。盡管在20世紀中期,在聯邦層面上已經廢除瞭反異族通婚法,但阿拉巴馬州直到2000年通過全州公投才取消瞭該法,南卡羅萊納州鮑伯·瓊斯大學2000年才取消禁止異族學生約會的規定。此外,根據最近的民調數據,40%的白人和25%的非白人沒有其他族裔的朋友。

▲2014年10月8日,非裔青年邁爾斯被白人警察擊斃,引發民眾為期4天的抗議。

《民權法案》明確規定,在美國境內不得採取種族隔離政策,不得歧視少數族裔。客觀地講,民權運動以後,少數族裔,特別是非裔的政治和經濟地位都得到瞭很大改善。然而,現代的種族問題仍時時刻刻困擾著美國社會。《民權法案》簽署50年來,美國的種族歧視案件不斷。今年夏秋以來,密蘇裡州接連發生兩起白人警察槍殺非裔青年的事件,再次將這個問題呈現在世人眼前。

版式設計:李姿閱
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14年11月28日 23 版)

台中產後護理之家
arrow
arrow

    pqpiw999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